|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邊坡防護網的防護作用與原理介紹
邊坡防護網分為主動防護網和被動防護網。主動防護網可以將整個山體罩住,有巨石風化或脫落時,主動防護網可以有效的控制它的移動范圍,有效的保護附近居民、車輛、建筑的安全。而被動防護網可以稱作新一代的擋土墻。建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擋土墻修建的時候是多么的耗費人力和物力,需要將泥土鑄成一道墻,當落石從山上滾落的時候攔截落石。這種方法目前已經不提倡了,因為有了被動防護網的出現(xiàn)。被動防護網以其高柔性的特點通過其強大的緩沖力有效的將落石的動力勢能化解,達到保護的效果。 在多山地區(qū),山石滑落一直是人們擔心的問題。尤其是公路兩旁的山道陡崖,無論規(guī)模大小的山石滑落都會影響到人身安全,還阻礙交通順暢。陡峻邊坡崩塌主要受控于節(jié)理裂隙和結構面的組合,其活躍程度取決于卸荷裂隙的擴張與擴展。層狀結構巖體的巖層面和構造裂隙面在崩塌的形成中普遍起到控制作用,因而水平巖層、順向巖層、逆向巖層、塊狀巖體陡峻邊坡崩塌的形成條件不同,崩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擴展特點。在對邊坡崩塌的防治工作中,只有對形成邊坡崩塌的具體條件,如巖石結構面和各類節(jié)理裂隙面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分析崩塌的形成機制和擴展趨勢,才能用邊坡防護網、被動防護網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結合工程實踐提出對崩塌防治的基本方法。 邊坡防護網應用原理上類似于噴錨和土釘墻等面層護坡體系,但因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統(tǒng)將局部集中荷載向四周均勻傳遞以充分發(fā)揮整個系統(tǒng)的防護能力,即局部受載,整體作用,從而使系統(tǒng)能承受較大的荷載并降低單根錨桿的錨固力要求 。是一種非常新穎的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邊坡防護觀念的新技術產品。其防護區(qū)域內可以充分的保持土地、巖石的穩(wěn)固,通過人工實施植草、植樹的綠化作用。適用于任何復雜的地形,同時又不破壞原始地貌,產品呈網狀,視覺干擾下,便于人工綠化,利于環(huán)保,將工程與環(huán)境融合。
邊坡防護網分為主動防護與被動防護。
主動防護主動防護系統(tǒng)是以鋼絲繩網為主的各類柔性網覆蓋包裹在所需防護斜坡或巖石上,以限制坡面巖石土體的風化剝落或破壞以及為巖崩塌(加固作用),或將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圍內運動(圍護作用)。具有高柔性,高防護強度,易鋪展性。適應任何坡面地形,安裝程序標準化、系統(tǒng)化。 簡單類型:邊沿(或上沿)鋼絲繩錨桿+支撐繩+縫合繩(D0/08/300鋼繩網+上下沿錨固+上下沿(或橫向)支撐繩) 邊沿(或上沿)鋼絲繩錨桿+支撐繩+縫合繩(D0/08/300鋼繩網+上下沿錨固+上下沿(或橫向)支撐繩) 普通型號:系統(tǒng)鋼絲繩錨桿+支撐繩+縫合繩,孔口凹坑+張拉[或邊沿(上沿)錨固(鋼索錨桿2-4m距4.5m)+縱橫向支撐繩(2-∮16)+鋼絲繩網(◇08/300/4*4㎡)+縫合繩(∮8)]。
被動防護是由鋼絲繩網、環(huán)形網、(需攔截小塊落石時附加一層鐵絲格柵)、固定系統(tǒng)(錨桿、拉錨繩、基座和支撐繩)減壓環(huán)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鋼柱和鋼絲繩網連接組合構成一個整體,對所防護的區(qū)域形成面防護,從而阻止崩塌巖石土體的下墜,起到邊坡防護作用。材質:鋼絲繩網、支撐繩和減壓環(huán)。構造:由鋼絲繩網或環(huán)形網(需攔截小塊落石時附加一層鐵絲格柵)、固定系統(tǒng)(錨桿、攔錨繩、基座和支撐繩)、減壓環(huán)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適用于建筑設施旁有緩沖地帶的高山峻嶺,把巖崩、飛石、雪崩、泥石流攔截在建筑設施之外,避開災害對建筑設施的毀壞 。常用規(guī)格:[鋼柱(間距10M),帶消能環(huán)的∮16雙支撐繩和∮16“人”字形上拉錨繩(每跨6個消能環(huán)),∮16側拉錨繩(單繩),◇/08/200/4*5㎡鋼絲繩網,∮8縫合繩,格柵網]
邊坡防護網的主動系數(shù)指標是什么發(fā)布時間:2017-07-07 17:15| 瀏覽次數(shù):1411.錨桿:原材料宜選擇雙股形式的Φ16鋼絲繩錨桿,也可采用鋼絲錨桿;錨桿孔徑及錨固長度,上沿錨桿設計抗拔力不小于80KN,其余錨桿設計抗拔力不小于50KN。錨固長度應根據(jù)計算確定,且不得小于2m。鋼筋錨桿孔徑應大于桿體直徑12mm以上;雙股鋼絲繩錨桿孔徑應大于鋼繩2倍直徑10mm以上。2.鋼絲繩網:規(guī)格采用D0/08/300型鋼絲繩網,宜選用4mX4m網塊,需要時可在邊緣處采用其他規(guī)格的網塊。層數(shù)宜采用單層鋼絲繩網鋪掛,在局部大體積危石或巖堆時,可考慮采用雙層鋼絲網的加強型主動防護,此時的錨桿抗拔力應不小于104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