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羅漢
第十八位是伏虎羅漢,因為在寺廟外經(jīng)常遇到有一只饑餓的老虎,他把他的齋飯分給這只老虎吃,所以就叫伏虎羅漢。
彌勒——伏虎羅漢
在中國佛教領域,佛道的釋迦牟尼佛 (如來佛祖)座下處十八羅漢。而伏虎羅漢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彌勒”,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傳說伏虎所住的寺廟外,經(jīng)常有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時間一長了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http://zs1.img-1.com/pic/119403/foxiang/20160216134156_5069_zs.jpg)
在中國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 “十八”是一個吉數(shù),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shù)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yōu)椤笆肆_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在唐代《法住記》載,謂佛陀臨涅盤時,囑付十六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游化說法,作眾生福田,故佛寺叢林里常雕塑羅漢像,供養(yǎng)者眾。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乃世人于宋代于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羅漢。有的則加入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區(qū)則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彌勒。而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盤后,結集佛教經(jīng)典的五百阿羅漢。
![](http://zs1.img-1.com/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0957_8319_zs.jpg)
![](http://zs1.img-1.com/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1012_0108_zs.jpg)
坐鹿羅漢
位是坐鹿羅漢,他曾經(jīng)乘坐他的鹿騎進皇宮勸說國王學佛修行
賓度羅跋羅墮閣——坐鹿羅漢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yōu)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fā)心去做和尚。優(yōu)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宮前出現(xiàn)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yōu)陀延王報告。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欲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http://zs1.img-1.com/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0955_9599_zs.jpg)
![](http://zs1.img-1.com/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1009_9017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