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的意義
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fā)明之后。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葬禮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燈籠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xù)。
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后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jié)提燈籠的習俗。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子嗣。到了日據(jù)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籠上繪制民間故事,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
燈籠在現(xiàn)代的運用
1、大紅燈籠與鳥巢,現(xiàn)代與古典的結合
2、挪威的燈籠宮殿
3、古典的燈籠與LED燈的結合
4、將燈泡做成燈籠的外形
5、燈籠褲和蓬蓬裙
燈籠-傳說
約莫在兩千多年前,釋教文明起頭在中國傳布,打這時起每當十五的滿月爬上天空時,大師就會看到婀娜美好的仙女在昏黃的月光中翩然起舞。大師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于是每年都在這個日子里去看仙女舞蹈。但是,好景不長,又到了一年仙女舞蹈的日子,忽然天空烏云密布,大師見不到仙女的舞蹈了。大師都感到很是絕望,就點著火炬到處探求失落的仙女??墒遣还艽髱熑绾翁角?,每一年原本仙女跳舞的日子大師都尋不見仙女的下落。于是此后每一年到了仙女舞蹈的日子,大師都提著火炬去探求仙女。漸漸的就蛻變成為了一種民間風俗,長此以往探求仙女的火炬就被一盞盞的燈籠取代了。
燈籠原為照明工具,始自秦漢,至東漢始有紙質(zhì)燈籠。在中國以燈籠成節(jié)的只有燈籠,稱上元燈節(jié)。每年正月十五是天官賜福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為天官下人間指路。
北京福人福地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一家專門從事中國傳統(tǒng)民俗工藝品、工藝禮品的創(chuàng)意、設計、加工制作的專業(yè)公司。產(chǎn)品均為原創(chuàng)設計,純手工生產(chǎn),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底蘊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