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布應用于道路路面結構中,鋪設于舊瀝青路面、舊水泥混凝土路面 的瀝青加鋪層底部或新建道路瀝青面層底部,可以減少或延緩舊路面對瀝青加鋪層的反射裂縫,同時還可以減少瀝青路面車轍和低溫開裂,提高路面的使用壽命。
瀝青路面有柔性基層瀝青路面和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兩類,早期修建的以柔性基層為主,近年來為適應重交通的發(fā)展,主要修建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這類路面結構經過較長時間的使用后,往往會出現縱橫向裂縫、車轍、平整度差、抗滑性能衰退等結構性和功能性損壞,一般采用瀝青混合料罩面來進行修復。這種罩面工程存在的zui大問題就是原路面的裂縫很快反射到路表面上來(一般為2~3年),造成罩面結構層的損壞。
![](http://zs1.img-1.com/pic/161055/p6/20161024111525_2253_zs.jpg)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一段時間以后也會出現一定的結構性和功能性損壞,尤其是路面接縫處的不平整和路表面的光滑現象,常采用瀝青混合料罩面的方法,但是如果對路面接縫不進行處理,必然會反射到路表面上來,縮短罩面層的使用壽命。
新建公路中半剛性基層材料,貧混凝土基層材料的收縮裂縫或脹縫,也是目前的一大難題,如何減少裂縫和防止裂縫發(fā)射到路面面層上來,是搞好高質量公路的關鍵。面對上述的問題,工程界一直在研究尋找一種新材料,能夠比較經濟地解決此難題。土工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應用到道路路面結構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http://zs1.img-1.com/pic/161055/p6/20161024111523_2302_zs.jpg)
隧道襯砌防水層應用土工布 高速公路的隧道施工,對于襯砌結構滲漏水的治理,是非常重視的,因為隧道襯砌斷面出現滲水現象,不僅使其外觀受到影響,長期作用下,更使襯砌結構遭到破壞,失去自身結構穩(wěn)定性,而且大量地下水積存后,流到路面上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由土工布、防水板組成的防水層鋪設在隧道襯砌背后,與其他防排水設施一道防止圍巖裂隙水、巖溶水等地下水侵蝕襯砌結構,對其造成破壞。土工布在這里發(fā)揮其隔離保護功能,避免防水板直接與尖銳圍巖表面接觸,遭到破壞,從而失去防水效能。同時,由于它的排水功能,它在襯砌背形成了一道水流動的通道,避免了地下水集中于一處,造成局部水頭壓力過大,破壞隧道襯砌結構受力平衡,失去穩(wěn)定性。
![](http://zs1.img-1.com/pic/161055/p6/20161024111532_2087_zs.jpg)
因為實際使用效果好,制作工藝簡易,造價低廉,所以近幾年修建的高速公路隧道中這一結構應用普遍。以云南省為例,近幾年修建的楚大高速公路、大保高速公路、安楚高速公路中的多條隧道,均是設計的防水板—土工布結構的防水層。
在填石路堤中合理布置土工布,可以改善填石路堤剛度的均勻性,明顯降低路堤中垂直應力、水平應力,提高剪應力,充分發(fā)揮路堤抗剪強度,從而大大提高了路堤承載能力、抗變形能力和抗裂能力。將土工網和土工布分層布置在填石路堤內,可以防止或減緩細料在填料內空隙中的流動,改善填石料內部的穩(wěn)定性。
![](http://zs1.img-1.com/pic/161055/p6/20161024111523_2302_zs.jpg)
玻璃纖維土工布是一種采用特殊編織工藝制成的玻璃纖維網狀結構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很高的耐熱性和優(yōu)異的耐寒性,抗拉強度大,彈性好,膨脹系數低,耐磨性能強,抗撕裂強度優(yōu)良,并有很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采用玻纖土工布作為瀝青路面增強材料,可以防止路面因低溫龜縮而產生裂紋,能改變路面的結構應力分布,阻止反射裂縫的擴展,還可以減輕車轍的軋痕。
![](http://zs1.img-1.com/pic/161055/p6/20161024111526_2204_zs.jpg)
在我國采用玻纖土工布做增強材料的開發(fā)研究起步較晚,1996年由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研制成功的玻璃纖維土工布,在江蘇省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北京市公路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公路局、南京新機場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下,迅速用于滬寧高速公路、北京門頭溝區(qū)部分路段、南京新機場高速公路等建設工程中。其中,滬寧高速公路是目前我國公路工程中投資大、軟土地基長、技術復雜的工程。在寧滬高速公路C標、D標、E標、F標及G 標段的路面施工中率先采用了南京玻纖院研制的G-1011 型增強瀝青路面用玻璃纖維土工布,用于防止路面局部因基層收縮開裂和構造沉降裂縫,以及因軟土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瀝青面層反射裂縫的產生,鋪設在可能會出現裂縫和已出現裂縫的中面層與上面層之間及下面層與中面層之間。
![](http://zs1.img-1.com/pic/161055/p6/20161024111523_2302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