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
由于中美教育體系與教學方法上的不同,再加上語言的隔閡,在留學生活初期,來自課業(yè)上有形無形的壓力多少令人感到吃不消。鑒于近日很多同學問我在赴美國留學,該如何聽課?該做哪些準備……為了使留學生能減少留學初期的盲目摸索,覺得有必要寫一下在美國大學課堂的聽課經(jīng)。
選課選課本身可說是一個必修課,課程選擇適當與否將是影響學期成績的最大關鍵。剛開始就讀的第一個學期,特別要注意課不要選得太多、太重,以免為自己帶來沉重的功課負擔。雖然學校規(guī)定修滿十二個學分的學生才被承認為全時學生(Full-TimeStudent)身份,但是若覺得負擔太重,可以跟指導教授討論少修一門課,并請他在有關文件上簽名,再向注冊組報備,便可繼續(xù)保持全時學生身份。
有關課程內(nèi)容的資料,在開學之前就應著手收集。例如參閱學校各系目錄(Catalog)上的課程簡介(CourseDescription),或是參考課程時間表(CourseSchedule)等等,都可以得知自己系上所開的課程。
在選課時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一定要了解課程內(nèi)容和主講教授。你最好事先了解課程內(nèi)容是否對你有用、你是否感興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為人如何、教學方式如何等等。
、課程進度表
由于普通的課程簡介通常相當簡略,若想知道更詳細的課程內(nèi)容,一定要主動到系辦公室直接詢問開課的教授或其助教、秘書。同時索取該課程整個學期的上課計劃進度表(Syllabus),上面列有詳盡的課程目標、每次上課進度、評分標準,以及書單等等項目,可說是選課時最實際的參考。
、教授的名聲
學生對教授的評論是選課時另一重要考量因素。有時某門課的名稱、內(nèi)容相當吸引人,但若打聽出該教授是個“Killer”,可考慮放棄該門課。所謂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試、作業(yè),而且分數(shù)給的不高,一般而言并不受學生歡迎。當然,有心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同學,可以著重考察教授的學術能力和觀念等等。
開學之后,正式上課或旁聽更可印證自己選課選得如何。如果上課時發(fā)現(xiàn)該課程并不符合自己需要、太難或者旁聽時對其他課程產(chǎn)生興趣,都應該當機立斷盡快辦理改選手續(xù)。通常在開學前某一特定時間內(nèi)加、退選,不必收取費用。
課前準備與課后復習
選課就緒后,教科書的購買問題又令人頭大。美國的教科書非常昂貴,動輒三五十美元。為了節(jié)省開銷,可以考慮買舊書(UsedBook),甚至不買,而到學校圖書館借書來讀。此外,一般校內(nèi)書店書價通常高出市價,如果可能,不妨抄下書單到校外書店購買教科書。
在正式上課之前,課前的預習是很重要的準備工作。上課前多花點時間認真閱讀必要的教科書和參考書,預先對教授所要講的內(nèi)容作到心里有底,這對于我們英語非母語的中國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只有這樣,你才能比較多地理解教授在課堂上的講述,也能夠比較容易地加入同學們的討論。
課前及課后充分的閱讀準備,將有助于課堂內(nèi)容的有效吸收。一般而言,研究生課程進度相當快,尤其暑期(SummerSession)的課程時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面對在短期內(nèi)要讀完的好幾本教科書及指定讀物,如何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便成了十分重要的課題。
閱讀英文書時最好不要逐字誦讀,這樣不但速度緩慢,也不容易找出文章里的關鍵所在。閱讀時應該隨時提筆,記下自己所學專業(yè)領域的字匯及術語,而且每讀一個段落,應做摘要筆記,或是標示出重要關鍵字詞。
此外,最好能訓練自己用簡單英文交代大意——一來方便日后復習,二來更能練習使用英文表達,以增加課堂上發(fā)言的信心。每當閱讀英文書籍時,常會遇到一大堆單字,而令人產(chǎn)生“字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更有甚者,即使查出所有單字的意義,卻仍對整句詞語一知半解,教人相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