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樹春季觀葉、夏季觀花,秋冬觀果,目前已大量將它作為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同時也作為工廠區(qū)及村旁綠化樹種。欒樹屬落葉喬木,樹冠整齊,樹形端正,枝葉茂密而秀麗;春季嫩葉多為紅色,夏葉羽狀濃綠色,入秋葉色變黃,十分美麗;夏季開花,金黃色的圓錐花絮布滿樹頂,花開60~90天,滿樹金黃,甚為壯觀;國慶節(jié)前后其蒴果的膜質(zhì)果皮膨大如小燈籠,成串掛在枝頂,如同花朵,經(jīng)冬不落,甚為艷麗。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是城市及鄉(xiāng)村綠化理想的道路及庭院觀賞樹種,也可用作防護林、水土保持及荒山綠化樹種。
![](http://zs1.img-1.com/pic/208742/p3/20171114174421_4764_zs.jpg)
欒樹早春的嫩芽,經(jīng)水泡加工后,是營養(yǎng)豐富的野菜食品;花為優(yōu)良的蜜源,入藥并可提取黃色染料。木材較脆,易加工,可作板料、器具等。葉可提制栲膠,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及潤滑油。
欒樹大樹移植后采用三柱支架將樹體牢固支撐,以防止風把樹冠吹歪,保持樹體直立不晃動,有利于根系生長。一般在1年之后,待大樹根系恢復(fù)好方可撤除。3.6.2水分管理。欒樹大樹栽植完成后要澆1次定根水,水要澆透,以保證樹根與土壤緊密結(jié)合,促進根系發(fā)育,然后連續(xù)澆水3次,澆水后及時用細土封樹盤或覆蓋地膜保墑,以防止表土開裂透風。新移植的大樹,其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因而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要防止下雨或澆水時積水,做好開溝排水。
![](http://zs1.img-1.com/pic/208742/p3/20171114174421_4764_zs.jpg)
栽植胸徑15cm以上的欒樹大樹,還必須用草繩等材料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或搭制蔭棚遮蔭,以進行保溫和保水,提高欒樹大樹栽植成活率。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jié)變化,逐步去掉。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有利于根系萌發(f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防止土壤板結(jié);經(jīng)常檢查土壤通氣設(shè)施(通氣管或竹籠),發(fā)現(xiàn)堵塞或積水要及時清除,以保持良好的透氣性能。移植后第1年秋季,應(yīng)追施1次肥,第2年早春和秋季也至少施肥2~3次,以提高樹體營養(yǎng)水平,促進樹體健壯。施肥時,要求薄肥勤施,防止傷根。
欒樹大苗培育一般當樹干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年至4年可出圃。一年生苗干不直或達不到定干標準的,翌年平茬后重新培養(yǎng)。一般經(jīng)兩次移植,培養(yǎng)3年至6年,胸徑就可達到4~8cm。 定植密度:胸徑4~5cm的每畝600棵左右,胸徑6~8cm的每畝200至300棵,選留3至5個主枝,短截至40cm,每個主枝留2至3個側(cè)枝,冠高比1:3。 培育干徑8~12cm的全冠苗,每畝栽植160~170株,即株行距2m×2m;培育干徑12cm以上大苗,每畝栽植130株,即株行距2m×2.5m。結(jié)合撫育管理,修剪干高1.5m以下的萌芽枝,以促進主干通直生長。
苗木修形與修剪欒樹樹冠近圓球形,一般采用自然式樹形。因用途不同,其修形要求也有所差異。行道樹用苗要求主干通直,一分枝高度為2.5~3.5m,樹冠完整豐滿,枝條分布均勻、開展。庭蔭樹要求樹冠龐大、密集,一分枝高度比行道樹低。在培養(yǎng)過程中,應(yīng)圍繞上述要求采取相應(yīng)的修剪措施。一般可在冬季或移植時進行。
![](http://zs1.img-1.com/pic/208742/p3/20171114174421_4764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