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知識普及:起源泰國古戰(zhàn)場 兇狠程度甚于武術
泰拳,在泰語中叫做“摩易泰”,英語為“ThaiBoxing”。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泰拳,一直被世人視為最兇悍殘酷的體育運動。
泰國拳擊術是在古代長期戰(zhàn)斗的歷史中演變發(fā)展起來的。泰人的祖先很早就創(chuàng)立并運用它來保家衛(wèi)國。泰拳在軍事上自古以來就受到重視,現(xiàn)在仍作為泰國軍隊肉搏戰(zhàn)術訓練的內容之一。長期以來,幾乎沒有一個泰國男子不懂得泰拳。
無論是在首都曼谷,還是在偏僻鄉(xiāng)村,到處都設有拳賽館。泰國古稱暹羅國,關于泰拳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一說是古暹羅王所創(chuàng)造。據(jù)傳,公元1560年(泰國佛歷2103年),緬甸與暹羅發(fā)生戰(zhàn)爭。在一次戰(zhàn)斗中,暹羅王那尼遜被俘。緬王知道暹羅王是一位著名的搏擊高手,于是提出讓暹羅王與緬甸的拳擊冠軍比武,如能獲勝可被釋放回國。
結果暹羅王用兇狠的膝撞、腳踢、肘擊等招法擊敗對手取得。暹羅王回國受到英雄凱旋船的歡迎。他根據(jù)自己的搏擊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一套在戰(zhàn)場上肉搏格斗的技術,傳授給將士,并取名為“泰拳”。并被公認為國技而流傳至今。
一說是暹羅一勇士為泰拳開山祖師。在緬甸與暹羅的一次戰(zhàn)爭中,勇士赤手空拳與十幾名緬甸士兵相遇。以泰拳與之搏斗,擊傷所有對手,回國后受國王嘉獎并讓他傳授和訓練士兵。
一說是根據(jù)一種叫“藩藍”的古拳演變而來。十六世紀初,當時處于“拍納尼遜”朝代,為了抵抗外族侵犯,規(guī)定軍人都要練習一種叫“藩藍”的古拳法。
![](http://zs1.img-1.com/pic/159083/p2/20160926140122_1590_zs.jpg)
古泰拳概況
據(jù)已拳壇評論家博里。素旺叻憶述,玫瑰園內首日拳賽,于廣闊校園草坪上舉行,以土地為擂臺,為期一天。后拳場當局于廣場上搭一高約四尺之方形平臺,作為比賽用。
當時尚屬纏麻式拳擊時代,拳師交斗,采用粗麻捆縛拳頭,至手腕或肘彎部位,頭戴吉祥圈,或以符巾束發(fā),用浴布折成厚枕墊護下部。
拳師搭配,無分體重,只要雙方同意,即可比賽。每場賽事,通常有拳師五對比斗,每對拳規(guī)定十一局決勝,每局五分鐘,一分鐘打斗,四分鐘休息,局終以擊鼓為號。臺上有拳證(即裁判),監(jiān)管拳師操行,吹笛施發(fā)停止或續(xù)戰(zhàn)訊號。
![](http://zs1.img-1.com/pic/159083/p2/20160926140120_2246_zs.jpg)
泰拳當然是一種武術,而且堪稱格斗技中的極品格斗技。一個技術成熟的拳師,能運用自己的四肢八體作為武器于俄頃之間擊倒對手。泰拳師勝出威力最/大的腿法:泰拳的掃踢(Body Kick)比賽的決勝條件是其技藝、氣力、智謀及精神力量的總結合,其最/高領域為機巧圓通、變化無常;而且不局限于任何拳術技法或招數(shù)。可見泰拳是一門十分獨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學體系。
有人說泰拳不外乎是泰國的格斗技,沒有什么奧秘可言;但是現(xiàn)代意大利泰拳天王:喬治·佩托西奧泰拳已經(jīng)成為了一項“源于泰國,屬于世界”的搏擊運動,習練者遍及世界各地。任何武術之所以揚名世界,必有其獨特性質及個別價值。泰拳聞名于世,有輝煌燦爛的歷史;其珍貴之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盡其精華。
![](http://zs1.img-1.com/pic/159083/p2/20160926140257_7367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