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于難熔化合物的結合
力強,在冷至熔點之前就及早地開始了原子集聚。對于
共晶成分合金,異類原子間不發(fā)生結合,而同類原子聚
合時,由于異類原子的存在所造成的阻礙,使它們聚合
緩慢,晶胚的形成滯后,故黏度較非共晶成分的低。
(3)夾雜 液態(tài)合金中呈固態(tài)的非金屬夾雜物的存
在使液態(tài)合金成為不均勻的多相系統(tǒng),液體流動時內摩
擦力增加。造成液態(tài)合金的黏度增加,如鋼中的硫化錳、
氧化鋁、氧化硅等。
![](http://zs1.img-1.com/pic/189135/p3/20170618213550_4703_zs.jpg)
距離再縮短時,吸引力又逐漸減小,
到R=R0時,相互作用力等于零 (F=0),此時達到平衡,
R0 為平衡距離。當距離小于平衡距離R0 時,出現排斥力
(P>0),并隨距離的繼續(xù)縮短而迅速增大。作用力F是由
引力和斥力構成的合力。吸引力是異性電荷間的庫侖引
力;排斥力是同性電荷之間的斥力和。兩個原子的相互作
用勢能W (R)的曲線如圖11(b)所示,可見在R=R0
時,對應于能量的極小值,狀態(tài)穩(wěn)定。這說明,原子之間
傾向于保持一定的間距,這就是在一定條件下,金屬中的
原子具有一定排列的原因。
![](http://zs1.img-1.com/pic/189135/p3/20170618213526_4209_zs.jpg)
液態(tài)成型 (鑄造)是將熔化成液態(tài)的金屬澆入鑄型后一次制成需要形狀和性能的零件。
屬由液態(tài)→固態(tài)的凝固過程中的一些現象,如結晶、溶質的傳輸、晶體長大、氣體溶解和
出、非金屬夾雜物的形成、金屬體積變化等都與液態(tài)金屬結構及其物理性質有關。因此,
解液態(tài)金屬的結構及其性質,是控制鑄件形成過程的必要基礎。
由于它與鑄型的接觸表面積相對較小,熱量散失比較緩慢,則充型能力較高。
鑄件的壁越薄,折算厚度就越小,就越不容易被充滿。另一方面,鑄件結構復雜、厚薄部分
過渡面多,則型腔結構復雜,流動阻力大,鑄型的充填就困難。
![](http://zs1.img-1.com/pic/189135/p3/20170618213550_4703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