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在鑄件最后凝固的部位留下集中的縮孔,如圖136所示。由于集中縮孔容易消除 (如設置冒口),一般認為這類合金
的補縮性良好。在板狀和棒狀鑄件上會出現(xiàn)中心線縮孔。這類合金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當收
縮受阻而產(chǎn)生晶間裂紋時,也容易得到金屬液的充填,使裂紋愈合,所以鑄件的熱裂傾向
性小。
寬結(jié)晶溫度范固的合金 (如高碳鋼、球墨鑄鐵、鋁銅合金、鋁鎂合金、鎂合金等)鑄件
圖137 體積凝固方式的縮松的凝固區(qū)域?qū)?,液態(tài)金屬的過冷很小,容易發(fā)展成為樹枝發(fā)達
的粗大等軸晶組織。當粗大的等軸晶相互連接以后 (固相約占
70%),便將尚未凝固的液態(tài)金屬分割為一個個互不溝通的溶池,最后在鑄件中形成分散性的縮孔即縮松。![](http://zs1.img-1.com/pic/189135/p6/20170628150756_6551_zs.jpg)
在這種情況下,鑄件和鑄型的溫度分布如圖125所示。因此可以認為,在整個傳熱過
程中,鑄件斷面的溫度分布是均勻的,鑄型內(nèi)表面溫度接近鑄件的溫度。如果鑄型足夠厚,
由于鑄型的導熱性很差,鑄型的外表面溫度仍然保持為t20。所以,絕熱鑄型本身的熱物理
性質(zhì)是決定整個系統(tǒng)傳熱過程的主要因素。
2金屬鑄型界面熱阻為主的金屬型中凝固
較薄的鑄件在工作表面涂有涂料的金屬型中鑄造時,就屬于這種情況。金屬鑄型界面
處的熱阻較鑄件和鑄型中的熱阻大得多,這時,凝固金屬和鑄型中的溫度梯度可忽略不計,
即認為溫度分布是均勻的,傳熱過程取決于涂料層的熱物理性質(zhì)。若金屬無過熱澆注,則界
面處鑄件的溫度等于凝固溫度 (tF=tC),鑄型的溫度保持為t20,如圖126所示。![](http://zs1.img-1.com/pic/189135/p5/20170621085526_6572_zs.jpg)
(2)充型壓頭 液態(tài)金屬在流動方向上所受的壓力越大,充型能力就越好。在生產(chǎn)中,
用增加金屬液靜壓頭的方法提高充型能力,也是經(jīng)常采取的工藝措施。用其他方式外加壓
力,如壓鑄、低壓鑄造、真空吸鑄等,也都能提高金屬液的充型能力。
(3)澆注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 澆注系統(tǒng)越復雜,流動阻力越大,在靜壓頭相同的情況下,充型
能力就越差。
4鑄件結(jié)構(gòu)方面的因素
衡量鑄件結(jié)構(gòu)特點的因素是鑄件的折算厚度 (換算厚度,當量厚度、模數(shù))和復雜程
度,它們決定了鑄型型腔的結(jié)構(gòu)特點。如果鑄件的體積相同,在同樣的澆注條件下,折算厚
度大的鑄件。![](http://zs1.img-1.com/pic/189135/p5/20170621085528_6423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