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苯駢三氮唑法。苯駢三氮唑是雜環(huán)化合物,與銅及其鹽類能形成穩(wěn)定絡合物,在銅合金表面生成不溶性且相當牢固的透明保護膜,使銅雕病被抑制并穩(wěn)定下來,防止水蒸氣和空氣污染物的侵蝕。用蒸餾水和甲苯、丙酮等有機溶劑,清除銅雕佛像表面泥土油污,然后浸入苯駢三氮唑酒精溶劑中進行滲透,即可形成絡合物保護膜。但苯駢三氮唑易受熱升華,失去保護作用,所以最后應在銅雕表面涂一層高分子材料,做封護膜。
3、堿液浸泡法。將被腐蝕的銅雕佛像置于倍半碳酸鈉溶液中浸泡,使銅的氯化物逐漸轉換為穩(wěn)定的銅的碳酸鹽,銅雕的氯離子被置換出來轉入浸液中。浸液需定時更換,直至浸液中無氯離子出現(xiàn)為止。隨后將器物用蒸餾水反復清洗,除去堿液,干燥后封護。堿溶液僅把氯化物提取出來,保留著色彩斑斕的孔雀石等腐蝕層,不損害銅雕的原貌。此法缺點是置換反應時間長:另外氯化物不僅附在銹層表面,而且已滲入器物腐蝕結殼的深部,難以置換徹底。
探手羅漢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jù)《可哩底母經(jīng)》說:古印度王舍城內(nèi)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 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之名聞于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說:天寶元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于城北門樓上出現(xiàn),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里,地動山崩,蕃軍大潰,安西表奏,唐明皇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