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銅
鑄銅的歷史非常悠久,且技術(shù)成熟。鑄銅的工藝要比鍛銅復(fù)雜,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復(fù)原性好,因此適合成為精細作品的材料,很受藝術(shù)家的喜愛,尤其人物雕塑最為常見。但其容易氧化,所以要多注意保養(yǎng)。
不銹鋼
不銹耐酸鋼簡稱不銹鋼,它是由不銹鋼和耐酸鋼兩大部分組成的,簡言之,能抵抗大氣腐蝕的鋼叫不銹鋼,而能抵抗化學(xué)介質(zhì)腐蝕的鋼叫耐酸鋼。由于不銹鋼有諸多的優(yōu)越性,因此,很多的城市雕塑都是以它為材料。不銹鋼要求雕塑本身簡潔大方,形體感明顯,且光影效。
玻璃鋼
以玻璃纖維或其制品作增強材料的增強塑料,稱謂為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或稱謂玻璃鋼。由于所使用的樹脂品種不同,因此有聚酯玻璃鋼、環(huán)氧玻璃鋼、酚醛玻璃鋼之稱。 玻璃具有硬而易碎,具有很好的透明性以及耐高溫、耐腐蝕等性能;因此,用途廣泛,玻璃鋼作為雕塑材料,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一般作為樣稿,在室內(nèi)多做為仿銅的效果。
泥塑
十八羅漢是由十六再加上其他兩尊羅漢組成的,因此,要談十八羅漢,須先從十六談起。這十六位,在慶友(即難提蜜多羅,斯里蘭卡人)所著《法住記》中的名字是:
①賓度羅跋墮阇(即賓頭盧頗羅墮),②迦諾迦伐蹉,③舉缽羅漢(即迦諾迦跋厘墮阇),④蘇頻陀,⑤諾距羅尊⑥跋陀羅,⑦迦理迦,⑧伐阇羅弗多,⑨戌博迦,⑩半托迦,⑾啰怙羅,⑿那伽犀那,⒀因揭陀,⒁代婆斯,⒂阿氐多,⒃看門羅漢(即注荼半托迦,也即周利盤陀伽)。這十六羅漢,又稱為住世十六。
在十六之外加上嘎沙鴉巴(降龍)和納達密答喇(伏虎)即成為十八羅漢。因為這兩位都各具神通,能降龍伏虎,因此他們加入十六之中而成為十八羅漢,是比較合理的。
關(guān)于十八羅漢的名稱,茲略舉如下:
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墮阇 是一位化緣的和尚。他化緣的方法是舉起鐵缽向人求乞。修成阿羅漢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種:一種是近代從西歐傳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另一種采用我國傳統(tǒng)泥塑制作方法。 從西歐傳入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個雕塑鐵架子,架子根據(jù)塑像的姿態(tài)、形體的比例大小,而決定內(nèi)部骨架的形狀;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將泥巴相聯(lián)成為一個整體,不至于塌落,便于塑造。架子做好后,根據(jù)預(yù)先做好的泥巴構(gòu)圖進行放大塑造。圓雕是立體的,要有一個整體觀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簡而繁,逐步深入要注意每個角度的整體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體結(jié)構(gòu)是否準確,整體與局部的關(guān)系是否統(tǒng)一和諧。第三步著重形象的細致刻畫,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氣候影響易裂變形,難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為一件作品?,F(xiàn)在我們接觸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噴上各種顏色,使它產(chǎn)生青銅、木材、石頭等等的質(zhì)感。關(guān)于翻石膏,有一套復(fù)雜的技術(shù),這里就不介紹了。 我國傳統(tǒng)的泥塑制作方法則不同。在我國的寺廟里,許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輝煌,如果打碎一看,原來是一堆木材、泥團、棉花、斷麻、沙子、稻草、麥秸、葦秸、谷糠、元釘?shù)鹊葨|西。它的制作程序大體是這樣的:步,根據(jù)神佛的題材、大小、動態(tài)、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麥秸以增大體積,再用谷殼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壓緊、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樣子再加細泥(細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態(tài)充分刻畫出來;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產(chǎn)生大小許多裂縫,再加以修補;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潔,然后用膠水裱上一層棉紙,并加以壓磨,使表面一層更平正、細致、堅固,再涂上一層白粉(白粉加膠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體上,根據(jù)人物的需要上各種顏色,待全部顏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層油,以保護彩色的鮮艷,到此就全部完成了。